金投銀行3月7日訊,相比優質信貸資產證券化,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存在信息不對稱,風險較高等缺點。為吸引投資者,不良資產證券化可采用“優先-劣后”結構化設計,且可以由發行人進一步對優先級進行增信。按目前情況推測,首批試點可能與2008年前實施的4單不良資產證券化項目做法類似,不會采用與優質資產打包的方式。
銀行不良資產率不斷上升,令銀行壓力倍增。尤其是在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如果處置龐大的不良資產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因此,暫停近8年的不良資產證券化到了重啟的時刻,而監管層的這一決策也受到市場的歡迎。
“不良資產證券化不僅是給銀行業減負進而緩解系統性風險,也是為實體經濟的復蘇與發展換取了更長的時間。”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楊建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良率持續上升
停擺了近八年的不良資產證券化迎來重啟,盡管監管部門目前只確定了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和招行6家銀行作為首批試點機構,但是依舊令整個銀行業開始蠢蠢欲動。寧波銀行的一位中層管理人士對記者表示:“不良資產證券化重啟對整個中國銀行業來說都是利好,目前是剛確定了幾家試點銀行,但是一旦步入正軌,大部分銀行都將參與其中,這對緩解銀行業面臨的壓力是極有幫助的。”
中國的不良資產證券化最早可追溯到2003年,2006年至2008年為國有銀行集中處置不良資產階段,這也助推了以商業銀行或資產管理公司為發起機構的不良資產證券化創新模式的發展。其中,建行在2008年發行了國內首單也是惟一一單由銀行發起的不良資產支持證券——“建元2008-1”,發行規模為27.65億元。不過,后來隨著國內銀行業經營指標的持續改善,尤其是2008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引發全球市場對金融衍生品“再認識”,之后不良資產證券化業務就此停擺。
2月,相關監管部門召開會議部署了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相關工作,并確定了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和招行6家銀行作為首批試點機構,相關銀行的試點工作也在緊鑼密鼓推進中。此前,有媒體報道稱,監管層對不良資產證券化總試點額度為500億元。不過,記者詢問了交通銀行以及招商銀行的相關人士,他們均表示,目前監管層對試點額度并沒有明確指示。
據悉,在上述銀行中,中行進展最快,其不良資產證券化進程已于去年啟動,目前,相關產品方案已經報送到監管層,而發行額度也應監管部門要求在調整中,并未最終確定。與此同時,另有兩家大行也于不久前啟動了不良資產證券化的試點工作,并在最近確定了主承銷商。
而監管層之所以選擇在進8年之后重啟不良資產證券化,也是鑒于形勢所驅。“一方面,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后,中國為了救市推出了4萬億的刺激計劃,其中銀行承擔了絕大部分的資金,銀行的信貸規模迅速增長。另一方面,近兩年中國經濟增速出現下滑,各個產業面臨轉型或升級壓力。這令銀行的不良資產率開始上升,甚至上升的速度有所加快,整個中國銀行業備感壓力。”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楊建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重啟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既是為銀行減負,也是為了避免系統性風險的考慮。”
近日,中國銀監會發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達1.67%,連續10個季度上升,不良貸款余額也已連續17個季度上升,這再度引發社會對銀行信貸資產質量的擔憂。銀監會相關負責人坦承,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不良貸款后續仍面臨較大的上升壓力,信用風險管控壓力加大。